双师同堂|思维能级跃迁:MBA课堂构建管理逻辑到价值闭环的实战路径

发布者:孙丹萍发布时间:2025-10-20浏览次数:10

为深化MBA学员对管理思维的实践认知,架起理论知识与产业实践的桥梁,10月19日下午,浙江工商大学MBA教育中心胡玮玮教授邀请杭州睿达智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海峰,为25MBA周末4班《管理思维》课程带来了主题为“企业生命周期内的管理思维演进”的沉浸式教学体验。本次课程以“认知觉醒—案例深析—思维转化”为主线,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引导学员实现从“事务执行者”到“价值创造者”的思维跃迁。

图片
图片

01

双师联动破题——拆解管理者的“思维惯性陷阱”与认知断层

图片


课程开篇,胡玮玮教授与毛海峰总经理以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的“表象化思维”为切入点,引导学员直面自身认知局限。通过剖析“对事不对人”“这不是钱的事”等高频管理表述,他们指出:这些看似合理的沟通方式,本质是对“人与事的关联”“资源与目标的匹配”等核心问题的回避,暴露了管理者停留在“事务执行层”、未触及“战略价值层”的认知断层。

随后,毛总引入苏格拉底式价值锚定法,通过“先问Why(为什么做),再议How(怎么做)与What(做什么)”的逻辑引导,帮助学员打破“先行动、后思考”的惯性。整个过程聚焦“认知觉醒”——让学员逐步意识到,此前管理中的诸多困境,源于未先明确“价值原点”,进而建立“从本质出发思考问题”的初步意识,实现从“被动执行”到“主动锚定”的思维萌芽。

图片

02

标杆案例深析——管理思维的产业级实践与价值落地路径

图片


此环节主要以理想汽车、华为两大标杆为载体,传递“管理思维如何服务于战略与组织”的核心逻辑,侧重学员思维视野的拓宽与方法迁移。

谈及理想汽车,两位导师重点拆解其“逆向战略思维”的底层逻辑:不是先做产品再找市场,而是先锚定“解决用户核心痛点、顺应行业变革趋势”的价值目标,再反向设计技术路径与产品矩阵。这一分析让学员理解“战略思维不是跟风,而是精准锚定价值”,进而反思自身行业中“价值与路径的匹配度”,实现从“关注业务表象”到“聚焦战略本质”的思维提升。

解析华为组织协同机制时,聚焦“组织思维的流程化落地”——依托IPMS等全流程体系设计,将“战略价值目标”拆解为全组织的行动共识,其核心可凝练为“目标共议、责任共担、进度共享”的三位一体逻辑。助力学员突破“部门壁垒”的认知桎梏,学会以“组织整体价值”为锚点构建协同逻辑,实现从“局部业务思维”到“系统组织思维”的认知跃迁。

图片

03

课堂互动沉淀——师生思想碰撞下的管理思维实战转化方案

图片


互动环节以“思维转化”为核心,围绕“如何让管理思维落地”展开师生共创,侧重学员“思维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企业价值表达优化”研讨中,两位导师引导学员跳出“罗列业务”的惯性,尝试用“Why-How-What”逻辑重构表达。过程中不纠结于具体企业细节,而是聚焦“价值先行”的思考方式——让学员学会先传递“能解决什么问题、创造什么价值”,再衔接方法与业务,逐步养成“以价值为核心的沟通思维”。

图片

在“岗位价值评估”讨论中,通过“角色隐喻”引导学员思考“岗位存在的本质意义”,而非仅看“工作量多少”。学员在互动中逐步提炼出“岗位价值三问”:是否匹配战略目标?是否具备不可替代性?是否支撑核心价值?这一过程帮助学员打破“以忙闲定岗位”的固有认知,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评估思维”。

图片

课程尾声,毛总提到“站在领导思维谋事,站在下属思维做事”,核心是管理者打通“战略-执行”的闭环能力——而本次双师同堂,正是这份能力的精准赋能场。毛总带我们以“领导视角”锚定战略、看透谋事本质,引我们用“下属视角”化解执行痛点、让事能落地。双师联动,搭起“从谋到做”的思维桥梁,是未来管理中平衡格局与落地的关键,也是课堂最珍贵的价值所在。


  •   招生事务部:0571-88215253  0571-88055297

    学生与校友事务部:0571-89995797  0571-81189516

    培养与学位事务部:0571-81189509  0571-81189511

    品牌与营销事务部:0571-81189506  0571-81189508

    国际交流与合作部:0571-81189507

     EDP中心:0571-81189517

    综合办公室0571-81189503 0571-81189525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教工路149号1号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