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浙江工商大学23级非全日制MBA学员踏上了一场兼具实践价值与行业洞察的企业参访之旅。本次活动聚焦新材料产业前沿,学员们先后走进浙江福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沉浸式参观、深度座谈交流,近距离触摸行业发展脉搏,亲身感受智能制造的高效精准与绿色发展的深远意义。
福莱新材
以 “精雕细琢” 之力,
铸就功能性薄膜材料标杆
参访首站来到浙江福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姚庄厂区。公司副董事长涂大记、总经理胡德林、研究院副院长杨晓明携团队热情接待,为学员们开启了一场 “功能性薄膜材料创新之旅”。

在企业文化展厅,讲解员以时间为轴,清晰梳理了福莱新材从初创期的探索到成长为行业领先企业的发展脉络。展厅内,七大核心涂层工艺与内,七大核心涂层工艺与 61 项专利技术的集中展示,直观呈现了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硬核实力,让学员们深刻理解其 “行业标杆” 地位的由来。


随后,胡德林总经理结合多个鲜活案例,生动解读了企业创新产品的多元应用场景:在服饰领域,其涂膜技术市场份额稳居全国第二,为服饰功能升级提供关键支撑;在环保领域,可回收纸杯内壁涂层打破传统材料局限,助力绿色包装发展;此外,超薄胶带、电子皮肤材料等创新产品,更是让学员们惊叹于功能材料在细分领域的无限可能。





生产线参观环节,学员们不仅了解到先进的生产流程,更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 从上下班班车接送、员工子女托管服务,到配套完善的住宿设施,再到科学规范的嘉奖评比制度,一系列举措让 “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落地生根,也让学员们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核有了更深层认知。


在主题交流座谈中,涂大记副董事长以《中国新材料发展趋势》为核心,结合行业政策、市场需求与技术突破,深入剖析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学员们搭建起 “宏观行业视野” 与 “微观企业实践” 的连接桥梁。


浙江福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杨晓明则带来《功能性薄膜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的专题分享。他以大家日常使用的手机为切入点,用通俗化语言拆解功能性薄膜在屏幕显示、信号传输等环节的应用原理,将复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易懂的实践案例,让学员们收获满满。

万凯新材
以 “产业宏图” 之志
引领聚酯材料革新
下午,参访团队抵达本次学习之旅的第二站 —— 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凯普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恩君女士代表企业致以诚挚欢迎,吕总的热情迅速拉近了与学员们的距离。

在企业展厅,讲解员带领学员们系统了解万凯新材的发展历程、核心产品与产业布局。期间,吕恩君总经理重点分享了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举措:“优才计划” “雏鹰计划” “雄鹰计划”等。这些完善的人才体系让不少学员直呼 “心动”,也让大家看到企业对长远发展的战略布局。


同时,吕总以 “元气森林” 饮品包装、“海天酱油” 瓶身等大众熟知的品牌案例为切入点,生动阐述了万凯新材在环保领域的实践:目前企业生产的PET瓶与 PET膜均具备可回收特性,而从传统玻璃瓶到PET瓶的材质升级故事,更是直观展现了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平衡 “产品性能” 与 “绿色环保”,让学员们深刻感受到新材料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随后,学员们获准进入企业核心机密的中控室 —— 这一 “开放之举” 充分彰显了万凯新材的自信与坦诚。在中控室,学员们通过实时监控屏幕,清晰看到从原料投入、生产加工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智能化的操控系统、精准的参数调控,让大家直观感受到 “智能制造” 如何为企业效率提升、品质稳定保驾护航。

在品控环节,学员们近距离接触各类精密化学检测仪器,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每台设备的检测功能与操作标准,以及企业在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监控、成品出厂检测等环节的严格流程。从 “毫米级” 的精度要求到 “零误差” 的质量标准,学员们切实体会到万凯新材对 “品质至上” 理念的坚守。

主题交流阶段,万凯新材料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利平带来《废弃塑料循环再生》的专题分享。他从化学原理出发,结合企业在废弃塑料回收、降解、再利用等环节的技术突破与实践案例,将一场专业的 “化学课” 搬进座谈现场。生动的讲解不仅让学员们掌握了废弃塑料循环再生的核心逻辑,更引发了大家对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 的深度思考。

参访落幕
知行合一
赋能MBA学员成长与行业发展
此次新材料领域企业参访之旅,为23级非全日制 MBA 学员搭建了一个 “走出课堂、走进企业” 的实践学习平台。通过与两家行业标杆企业高层管理者、技术专家的深度对话,以及对生产一线、研发中心、中控室等场景的实地探访,学员们不仅拓宽了行业视野、更新了知识储备,更对新材料产业的技术趋势、市场需求、绿色发展方向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认知。
参访结束后,不少学员表示,将把此次参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融入后续的MBA学习与工作实践中,努力实现 “理论知识” 与 “行业实践” 的深度融合。相信未来,这些学员将以更专业的视角、更创新的思维,为新材料产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组学员

9月13日,在“浙江工商大学浙商学习之旅”的组织下,第一小组先后参访了福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万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收获颇丰。
福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上大放异彩,通过智能设备与管理系统实现业务和生产智能化,提升效率与质量,在涂布工艺等方面技术实力强劲,产品应用广泛。
万凯新材在聚酯材料领域的成就令人赞叹,尤其在瓶级PET方面,产能规模全球领先。其产品凭借安全、经济、可持续等特性广泛应用,且注重科技与人才,以先进技术和严格管理保障品质。
此次参访让我们深刻领悟到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对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也感谢学院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
二组学员

作为一名MBA学生,今日走进福莱新材参观学习,沉浸式感受企业在材料创新与产业跨界中的实践,内心深受触动,也对“企业如何以创新引领未来”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一踏入展厅,琳琅满目的产品瞬间勾勒出企业的商业版图:从印着卡通图案的文创T恤、色彩斑斓的手机壳、干净整洁的食品包装袋,到不同款式颜色的汽车装饰件,这些贴近大众生活的消费品,展现出福莱新材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这种“材料+消费场景”的融合,精准击中了当下消费群体对个性化、品质化产品的需求。
更令我震撼的是企业在技术前沿的探索。在“柔性传感”展区,搭载柔性传感技术的机械臂灵活伸展,大屏幕上的交互演示直观呈现出技术的应用潜力。这让我意识到,福莱新材早已跳出“传统材料企业”的定位,正积极布局前沿技术,推动材料与智能传感、机器人电子皮肤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在后面的总经理和高管的交流与分享中,福莱新材的膜覆盖了日常我们可以接触到的手机屏幕、汽车电池等等消费产品,也拓展进了实验室的固态电池、大飞机、机器人电子皮肤等概念产品。最后,福莱新材还提出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把材料膜越做越薄,应用环保材料,拓展到新的技术领域。
另外,我还看到了网上看不到的细节,卫生间干净卫生,配备了电动马桶,作为一家要应用到食品袋的企业,卫生细节做得很不错。基层员工包括保安、保洁也很有精气神,这是企业文化的潜在体现。此次参观,让我对“创新驱动”有了更深的思考:福莱新材的实践证明,企业的成长不仅需要扎根核心技术,更要勇于突破边界,以技术创新引领未来。
三组学员

感谢学校的精心安排,此次参访浙江福莱与万凯两家新材料企业,让我们对实业发展有了全新认知。上午参观福莱新材料,涂董事长对企业发展史的介绍让我们知道黄冈的几个老师是如何一步步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让其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随后美国归来的杨晓明博士,现任福莱研究院的院长给我们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新材料行业的最新研究,让我们知道看似简单的手机,居然包含了2000 多个零部件。就其简简单单的屏幕也由好多层各种膜组成,比如说偏光膜,导光膜等。介绍的过程中还给我们穿插了隐形战斗机的隐形原理,瞬间把氛围拉到了高点。付出和坚守在短期可能没有收获,但未来一定会在某个时间点爆发。福莱的发展就印证了这一点,2017 年布局了电子皮肤,历经 8 年的专研,才迎来了福莱在这个领域的遥遥领先。这份坚守与远见,也是福莱得以长久持续发展进步的核心密码。
下午参观了万凯新材料 800 亩的园区,100 多名生产员工的规模颠覆了我对传统材料工厂的认知。尤其参观那间堪比火箭发射控制室的智能操控中心时,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智能化对制造业的重塑力,也对 “高效智能工厂” 有了具象化的理解。随后对实验室的参访,让我们知道企业对质量控制的严谨程度。最后万凯研究院院长对材料行业回收的现状做了分析,对材料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让我们知道目前全球哪些材料回收率较高,哪些较低,各个国家对塑料回收的标准和要求,以及我们国家未来回收行业相关的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应该做的战略做的战略方向的调整。
通过此次参观我们既见识了企业深耕研发的定力,也目睹了智能生产的魅力,为未来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宝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