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宽24级MBA集中班学员视野,深化管理思维认知,6月12日,《管理思维》课程胡玮玮老师精心组织,特邀北京大学MBA 硕士、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芮华一老师,开展别开生面的移动课堂教学。此次课堂创新性地将商学、文学、历史学知识相互交融,为学员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

课堂上,芮华一老师凭借深厚的史学功底,从革命历史长河中挖掘管理智慧。在文学层面,他引用毛泽东的经典诗词,如《清平乐・蒋桂战争》,“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通过对诗词的解读,生动展现了革命时期复杂的局势与共产党灵活的应对策略,让学员感受到伟人背后蕴藏的时代脉搏与决策智慧,体会到文字在传达战略意图、凝聚人心方面的强大力量。

从历史学视角,芮华一老师串联起毛泽东军事战略、革命根据地建设等内容。他深入剖析了毛泽东与蒋介石两位领导人物截然不同的特质:毛泽东极具前瞻性与大局观,在领导革命过程中,毛泽东始终着眼于宏观战略,如 “诱敌深入”“围点打援” 等战略决策,将具体战斗指挥权下放给将领,充分发挥团队力量。而蒋介石政治意识虽强,但在军事管理上过于拘泥细节,部队设防、武器配备,甚至士兵风纪扣等小事都要操心,在战略思维层面与毛泽东存在差距。
在探讨毛泽东与蒋介石的阅读史时,芮华一老师带来全新视角。毛泽东读史,以研究人、洞察社会规律为要,从历史中汲取战略智慧;蒋介石读经,侧重琢磨心、钻研性理之学,受基督教教义与儒家自省思想影响颇深。这种阅读偏好的差异,深刻塑造了两人的思维模式与领导风格 —— 毛泽东以史为鉴,形成开放、务实且具前瞻性的决策逻辑;蒋介石则在经书研读中,构建起相对内敛、注重道德自省的行为框架,二者对比,为学员理解 Leadership(领导力)的多元来源提供独特样本。
当解读毛泽东对革命高潮的经典论断时,芮华一老师将文学的诗意表达与革命实践的理性判断相融合。“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般极具文学感染力的表述,既展现革命理想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暗含对革命趋势精准研判的现实主义智慧,让学员体悟到,优秀领导者需兼具理性分析与感性共情,方能凝聚共识、引领方向。

在商学知识的融合上,课堂以革命实践中的组织协同、资源整合与目标达成为切入点,引导学员思考。例如,革命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共产党如何在资源匮乏、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发动群众,实现根据地的稳固与发展,这与现代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整合资源、构建竞争优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学员们在历史案例中探寻管理启示,将历史经验与企业战略规划、领导力塑造、组织发展等商学知识紧密结合,实现跨学科知识迁移。

胡玮玮老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员聚焦管理场景,将历史中提炼出的管理智慧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学员们围绕领导力的塑造各抒己见,探讨在企业面临变革时,如何像毛泽东那样,以坚定的信念与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凝聚团队力量;在组织发展方面,思考怎样借鉴革命时期高效的组织协同模式,优化企业内部流程,提升组织效率。

此次双师同堂打破传统教学边界,以史为鉴、以文润心、以商致用,通过跨学科知识的交融,助力24级MBA集中班学员构建多元思维体系,为未来职场发展注入新智慧。
双师同堂
双师同堂是浙商大MBA项目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构建新形势下产教融合、协同育才的特色教学新模式。通过打造“企业高管+任课教师”同堂授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把生动鲜活的创业实录、企业经营成功方案、企业管理智慧等内容与管理理论知识相结合,双管齐下培养懂专业会思考能实战的商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