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背景、经历

二、备考的方式方法
我是二战上岸的,上一次卡在了2022年历史最灵活的数学上,复盘之前的备考过程,开始准备的时间较早,战线拉太长,导致后期少了点一鼓作气的感觉,缺少自身复习规划和节奏感。这里并不是说准备太早不好,建议大家夯实基础,如英语单词、数学公式等一定要花时间掌握。
有了前一年的基础和实战,在去年备考的时候就相对游刃有余。我是从10月国庆之后开始准备的,英语用绿宝书背单词,生词手抄记忆,不建议用APP打卡,过目就忘;阅读理解跟的B站柴荣老师,先读懂题目再去原文查找,精读出题段落,结合老师的全文解析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能大致感受到出题的套路和答案的隐藏位置。逻辑看的是孙江媛老师,免费课里包含逻辑基本知识,还带些应试技巧,讲课方式不拖泥带水,非常高效。作文类日常要积累素材。最后是我的软肋,正当去年迷茫如何复习数学时,浙商大MBA官微推送了考研分享课,看完章节视频后再刷历年真题,能把老师所教的技巧基本掌握,这里再次表示感谢!
三、笔试、面试建议和经验分享
去年临近笔试,疫情管控调整,身边的同事陆续都“阳”了,内心还是比较忐忑的,考前那晚咳嗽到三四点才睡下,醒来硬着头皮上考场。这边建议大家要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考前放平心态。
管综:看到考题时可以先大致感受下数学和逻辑的难易程度,选择自己擅长的先做,去年我的顺序是:逻辑、有效性分析、数学、论说文,3小时非常有限,要胆大心细,一步到位。
英语:英语3小时是相对冗余的,翻译和作文部分建议先打草稿,保持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印象分同样重要;客观题部分就按备考刷真题的节奏,逐篇攻下即可(完形填空可以放最后完成)。
当你笔试开分,且后续过线后,面试环节会变得更加自信。建议事前做好自我介绍的准备,把考官当做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跨部门同事,虽是初见,展现你最真实的一面,主动分享自己的日常和感受,毕竟,“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四、未来两年的学习计划
1.主动学习、持续学习,认真完成学业课程及论文,顺利毕业。
2.兼顾学习和工作,找到平衡点,把新增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融会贯通。
3.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感受重回校园生活的乐趣。
最后,祝有计划考研或者正在考研的你,蟾宫折桂,一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