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研究︱论坛回顾:创业心得与智慧人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4-25浏览次数:2955

论坛嘉宾回顾

       赵林中,男,1953年11月出生, 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副研究馆员,现任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浙江富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6年赵林中同志临危受命将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针织小厂救活,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负重奋进,先后6次实施对22家困难企业的兼并,承接6亿多元债务,接收安置9450名职工,均顺利平稳过渡,培育了诸暨市第一家上市公司,是全国纺织行业国企解困扭亏的典范。

       30多年来,他把“枫桥经验”与企业管理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了《富润控股集团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简称《六十条》),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让职工有个依靠,被誉为“枫桥经验”企业版,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事业的“十佳”领导干部、中国创业企业家、浙江省十大时代先锋、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风云浙商、改革开放四十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等荣誉。当选为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是浙商总会副会长,诸暨市企业家协会会长,还兼任诸暨市孝德文化研究会会长。


在恪守“党性”与“实干”中探索出的地方国企改革之路

——记富润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创业心得与人生智慧”

18MBAP4 汪明                               

       2019年4月14日的商道论坛上,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先生在经过半小时发展历程回顾后,回答了同学们的8个问题。经过2小时的互动交流,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淳朴的“老牌”企业家,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迈向大数据时代的管理传承与改革变迁。

       首先,心红苗正,以纯粹的善来践行“党性”。作为一名出生于新中国初期(1953年)的中国企业家,保持“党性”是一个重要的特点。赵总的党性不是挂在嘴边的,而是从小受母亲教导“做个好人”开始,一心向善,是一种铭于心、刻于骨的认知和行为,这从他16岁就火速入党并转正即能是一个证明;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赵总更是将党的使命放在首位,公司每年进行党员整风、评议、重温入党誓词、汇报思想等等,公司干部用人要求做到:“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国有资产,忠诚于富润的事业,忠诚于股东、职工;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正,艰苦勤奋。”

       第二,拒绝空谈,用真抓实干来振兴企业。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口号是“职工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企业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当时的诸暨针织厂作为一个生产型实体企业,职工(劳动力)仍是重要的生产力,“企”无人则止,企业要盈利、员工要生存,二者息息相关,赵总能够立于实际,敢于提出“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企业的事是大事就是大事,是小事就是小事”的务实言论,并在各项规章制度上去体现,形成《富润控股集团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六十条>)》,树立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管理实践中获得成功,是实干主义的必然成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实事求是”素养的体现。

       第三,以人为本,用文化和制度管理企业。赵总以“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办好企业让职工有个依靠”的用人理念,使富润的人才稳定,“只进不出,干到退休”。富润在发展的过程中兼并22家企业时,并没有雄厚的资本实力、人才储备和品牌支撑,靠的就是“以人为本”和 “换药不换汤”的策略,不换人、不换产品、不换渠道、不派亲信,只是把富润的管理机制推行过去,让被兼并的企业员工融入新文化、接受新思想、适应新管理机制,最终实现小鱼吃大鱼。

       第四,与时俱进,通过“两手抓”兼容发展。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产业在变革,富润作为一个兼并式成长的企业,面对新变化,并没有突出的主打产品,但在经营管理和利润挖掘上,有一套清晰的发展模式,即三个“两手抓”:传统产业(有市场就是利润)与新兴产业(大数据)两手抓、资本运作与实体经济(解决就业)两手抓、精神文明(51%)与物质文明(49%)两手抓。

       在这个唯“物”主义盛行、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一个能始终秉持以党性为先、以员工为重,不空谈国事、不妄抒情怀的企业家,实属难能可贵。我们相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生产力,可以产出效益,“灿烂的思想政治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



救企业于危难,为人民奋斗终身

18MBAF1 付夏娟                                  

       时隔月余,浙商博物馆又迎来一位有经验、有担当的企业家——赵中林先生。若要说起他的头衔和荣誉,那真的是不胜枚举。有富润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浙商总会副会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等。但无论听过多少如雷贯耳的头衔,都不如亲眼见一见这位值得敬重的老先生。

       初次见到老先生,第一印象是很瘦但却精干,眼睛中带着长者特有的善意,不禁让人对后面的讲座愈发期待了起来,想听听这位年近古稀的长者会如何讲述自己过往的峥嵘岁月,又会对我们这群年轻人有着怎样的启发呢?

      赵老先讲述了自己在青年时期的一些过往。有十六岁就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写下了为人民奋斗终身的豪言壮语,有阴差阳错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失之交臂而两天两夜不吃不喝的痛楚,也有调去二轻局工作的机会,但因县领导不同意而错过的煎熬。但是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最终被推荐到武装部,成为了一名国家干部。赵老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稀里糊涂,不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不知道路要走到哪里去。赵老还引用作家柳青说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来借此告诫同学们在年轻的时候大家都是懵懵懂懂的,但是要考自己做人,要做好人,不要犯错误。

     之后赵老讲起了自己在企业里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从临危受命挽救了被大家认为神仙也救不活的亏损国营纺织厂,到陆陆续续兼并了二十二家困难企业并顺利过渡,安置了九千多名员工。在讲述的过程中,赵老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自己的过往,但我从赵老朴实的话语中能感受到当中的艰辛,以及赵老的功绩。在当时国家情况出现剧烈变革的年代里,多少国营企业关门,多少职工一夜之间成为下岗工人,失去了生活来源。是赵老在危难中接手了这二十多家企业,安置了这九千多名的职工,让他们免于下岗,也让他们背后的家庭免于一场灾难。

       在讲述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赵老说自己在管理中讲过不少“反动话”。第一是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企业的事,大事就是大事,中事就是中事,小事就是小事。第二是个人得大头,企业得中头,国家得小头。第三是小河无水大河干,小河有水大河满。虽然这三句话同当时大家的观念相悖,但是赵老却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这三句话是很重要的,自己接手这么多企业,并顺利过渡的秘诀也正是这三句话。因为企业要依靠职工办企业,要把职工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结束个人经历的讲述后,现场的同学们便开始了积极的提问。有问最近热议的996工作制的,有问将企业扭亏为盈的秘诀的,有问国企与私企的优势的,有问赵老互联网思维对企业管理的作用,问企业如何留住员工等等。赵老都一一做了详细又诚恳的解答,在一些企业战略问题上,赵老说自己不敢透露,回去企业怕会被批评乱说话的,这么实诚的回答引得同学们笑声连连。

       在愉快的氛围中,两三个小时的分享会很快就结束了,但是赵老的讲话会长留我们心中,赵老的管理理念会启发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赵老的精神会激励同学们不断奋斗,勇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