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印象—2014年香港学习之旅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0-16浏览次数:8087

 

香港是一座世界级大都会,金融精英眼中的资金枢纽地,服务业及航运中心的黄金港口,孩子眼中的迪士尼,男人眼中的赛马场,女人眼中的购物天堂,吃货眼中的美食之都,文艺青年眼中的迷情之城,中西文化的碰撞,造就了香港成为东方曼哈顿、东方之珠、动感之都的魅力。
 

这个城市占地面积虽不及大杭州的十分之一,常住人口却有约720万人,同时却拥有执行效率最高和最廉洁的政府运作体系,超级便捷的海陆空运输交通系统,极度开放民主自由合作的学术氛围,充分竞争良性发展的企业发展空间,以及最具专业度和敬业度的优秀人才。

2014721-25日,浙江工商大学MBA学院为培养学员国际化的视野,组织了一行34人为期5天的香港学习之旅,通过Action Learning深层次地让参与学员感受到了国际大都会独特的思维、文化与魅力。学员们分别访问参观了学校、企业和政府三个层面的7家机构,参观香港城市大学和中文大学,走访STEELCASE、青山电厂、荷兰银行,实地感受ICAC和香港金融监管局。
 

相信来过香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爱上香港的理由。香港美,大学之道,在于自由,经济之道,在于竞争,社会之道,在于公平,是我们这次学习之旅参访下来最大的心得体会和深刻印象。

香港印象之一:STEELCASE员工身心健康是企业的隐形战斗力

1912年建立至今,从钢质废纸篓起步,公司将自己定位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的传播者,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办公家具设计制造商,通过提供产品、服务以及有关人们工作方式的洞察,帮助人们获得更好的办公体验,通过办公家具的设计和研发,帮助工作的人们人们更高效地工作,公司企业更有效地利用空间,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并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执着前行。

员工身心健康越来越被认同为企业获得情感偏好、财务优势和竞争力的一种方式,STEELCASE正是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反观国内企业的办公环境,高高的屏风,材质僵硬的座椅,缺乏面对面沟通便利条件的会议室和办公设施,即使有舒适的办公家具也是普通员工可望而不可及的,每天的工作似乎不是高效舒适愉悦的8小时,而是身体僵化、身心疲惫,杯束缚在办公椅上的8小时,如此这般员工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都受到制约,进而在心理层面也会产生对公司强烈的不认同,缺乏归属感,从而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都会受到影响。

STEELCASE本部的办公间里,员工使用的全部是自家设计的产品,企业高管不设固定办公室,与普通员工一样实行流动办公,配置功能齐全全智能化的会议设施,整体环境开放、和谐、高效、舒适,全新的WORKCAFE和流动办公理念更让人增添了对工作环境改观的憧憬。在亲身体验之余不禁感叹,STEELCASE能始终如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了对员工价值的尊重和认同,同时让员工舒适快乐高效工作,也才能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办公家具仅仅是个载体,但其中折射的领先理念,人性化关怀,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高效利用有限办公空间,努力打造和谐开放流动的工作环境,才是这个百年办公家具企业依然笑傲全球群雄,具有很强竞争实力,一直在领先从未被超越的的不二法宝。
 

香港印象之二:百年荷兰银行高效细致与启示

这是一家享誉世界的国际性金融集团,近200年历史,总资产约6000多亿欧元,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000家分行,全职员工约10万多名。荷兰银行进入中国已经100年,现今已发展成为在华最重要的外资金融机构之一。在整个参访过程中,工作人员细致的介绍,专业的分工,充分的准备,高效的时间管理,注重每个细节,对行业分析精准深度给我们留下极其深刻的映像。

作为一个百年银行,可持续发展是关键,其实近年荷银一直业绩不佳,受到了投资者和股东的巨大外部压力。20073月,拥有1%荷银股份的英国TCI对冲基金率先发难,要求荷银管理层出售或者分拆整个集团,从而保证股东利益不受损,并获得多数荷银股东支持,最终RBS以收购价711亿欧元,现金比例93%赢得收购,之后RBS全面接收了荷银的亚洲业务,包括中国的17家分支机构、1000多名员工以及客户和市场,中国区经营实力将获得大幅提升。

百年荷兰银行的收购案例也给我们的金融业带来一些启示:金融机构中的投资者构成问题。反观我国的不少银行中既有注重业务长期合作的战略投资者,也有更在乎股票收益的财务投资者,前者具有长期稳定性,一般不会为一时一事之利而轻易用脚投票;后者却具有短期性与投机性,善于趋利弊害和见风使舵。为了金融安全,金融机构建立投资者严格的筛选与限制机制迫在眉睫。

 

 

香港印象之三:ICAC三管齐下,对腐败零度容忍

香港是全球最廉洁的城市之一。在2013全球贪腐观感指数调查中,香港排名比日、美、法等先进国家更高,再次肯定了香港在廉政建设方面努力的成绩。这可归功于香港健全的公共行政架构,确保所有公私营机构在商业上公平竞争。香港拥有最廉洁和高效的政府,ICAC以肃贪倡廉为目标,采取调查,预防和教育三管齐下的方式执行一系列的防贪腐,反贪污的治理机制,让相关人员从不能贪,不敢贪进而演化到不想贪。ICAC的机构设置非常简单,只有3个部门,但却贯穿始终,高效快速,与各大商会合作,从根本的人的思想层面上宣传商业道德,旨在为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财富观。且从组织架构上可以看出ICAC是直接隶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在执法上有相当的独立性,也保证了ICAC的公正、公平。香港并非高薪养廉,而是零度容忍,反贪的关键不是严惩重判,而是做到逢贪必被抓,这点值得内地学习。

香港印象之四:大学之道在开放包容和学术自由

开放程度高,教育理念新。香港的大学通常是在世界范围内选任教授以及管理者,在知识的向度上也多以西方为取向目标,教学以英文为主,便利了国际间知识与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可以很便利地获得世界各地的各种资讯,不会有哪个网站被屏蔽,书店里销售着来自各国的学术和其他书籍,学员参观的香港城大的图书馆,其舒适和现代化程度会让人不自觉爱上学习,爱上阅读。在这种环境下,香港诸多大学能够跻身一流,就不足为奇了。
  学术自由,百花齐放吗,百家争鸣。教师和学生在免于法律、机构规章以及公众压力不合理干预或限制的情况下从事教授、学习以及探索知识和进行研究的自由。教师可以探讨任何引起他们求知兴趣的课题;可向他们的同事、学生以及公众发表他们的成果;可以出版他们搜集的资料和研究的结论而不受限制和审查;可用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师生之间更多的是互动交流而非填鸭教学,学生毕业不一定要完成论文,取而代之的是繁多的课题小组讨论,案例研讨,企业实践等实用性课程,教育内容充实有效,实操大于理论,干货多于水货。
  学生自治,社团活动和宿舍文化丰富。注重学生的沟通,社交,组织,协调合作能力与领导力,让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例如香港中文大学,在校期间学校提供的各种接触社会的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结识和交往成功人士和毕业的学长学姐,举办各种晚宴和校友会,联谊会,同乡会,或者创办社团等。

随时教育,终身教育贯穿始终。香港为市民提供完备有保障的教育体系,即使无法进入大学学习,终身教育也可以保障市民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免费无偿获得政府和社区的帮助,学习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随着现代化通讯和传输技术手段的发展,大学的教育已经突破了课堂的有形界限,各种软件,网站,终端都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学习的接入点和海量资源。所以拿着手机,形色匆匆或者在地铁巴士站等车的香港人,可能并不是在玩游戏看视频,而是在进行着移动式学习,践行着随时学习的教育精神。

香港印象之五:香港文化的混搭、包容和自由

香港人种构成相当丰富,本地人,外地人,外籍人纷纷在此地聚集,工作学习,生根发芽,多样的人种具有多样的文化和生活需求。短短几天下来,我们走了很多地方:油麻地、旺角、九龙塘、中环、尖沙咀、维多利亚湾、南丫岛、太平山顶、湾仔­……整体对香港印象有三个词——混搭、包容和自由,既有中国传统的文化体现,又有着与西方社会相融合的规则,每个人都有自我选择的权利,也有尊重他人选择的义务。比如,香港人着装款式繁多,装扮时髦,气质独特,不论男女老少,可以看做是香港的一道亮丽风景。香港文化很混搭,穿着时髦干净的上班族非常纯熟地运用英语在电脑前工作、学习和交流,然而这些大楼不为人注意的地方都供着一个中国古代的武将——关羽。语言方面也同样混搭,香港人说话用粤语,英文,外文,东南亚语,港式普通话。饮食也是如此:甜品、叉烧饭、奶茶,香港特色的港式茶餐厅受到追捧。

在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我们也可以发现,非港籍的国际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国际学生的入学条件更注重的是面试和对香港社会的贡献,考试的分数并不是评判的主要标准。追求win-win situation双赢的价值观和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是主要考量要素。香港的学校和学术氛围能更多的包容外来文化,同时也不盲从,不追古,希望更多的学生进行理性和逻辑性的思考学习和研究,而非填鸭式,抄书式,追捧经典裹足不前的惰性思维,老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时候是亦师亦友,辅助学习。

香港印象之六:无处不在的排队现象看信任认同问题

在香港街头排队现象随处可见,搭乘地铁,乘坐扶梯或升降梯,等候巴士,或者在餐厅门口等待用餐,等候购票等。回想杭州的情况,排队问题虽然有所改观但是还是很不让人乐观,即使有专人维持排队的地方,插队、加塞儿还是屡见不鲜。

是香港人习惯排队而内地人不习惯排队吗?排队表面体现的公共秩序问题,实际上反映了香港人之间的信任,自己排队,相信别人也会排队,社会的整体信任度比较高。相对之下,如果某些群体带头坏规矩,弱势人群则认为自己更有理由不遵守规则,从而造成对政府、对其他陌生人不太信任,总担心自己会吃亏,因此我们看到往往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无独有偶,香港人的乘电梯现象似乎也反映了这个问题。在香港参访期间发现,坐扶梯时人们都会自觉地站在右侧留下左侧通道给急需通过的人同行;等电梯的人也总是在坐满一个电梯后才上另一个电梯,反观杭州如果有两部电梯同时开门,即使只有不多的几个人,经常会有人走进两部电梯。郑也夫先生在《信任论》中也用乘电梯现象,论证过中国社会的信任度不高,即很多时候明明只有几个人,也会同时使用两部电梯。

乍一看,排队和乘电梯只是个小问题,反映的层面也不同,前一个是公共秩序问题,后一个是节能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信任。同行的学员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你认为要过多少年内地才能赶上香港?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之间的信任度不高,同时对城市的认同度也不高,而香港人在人际信任度和城市认同度方面都是很高的,即使放在全世界来看,也是排名靠前的。因此要说赶得上香港,那不单单是时间问题,而是软件和硬件同时要跟上的问题。

香港印象之七:地铁里的让座提示语给民众更多的选择权

在香港访学期间,地铁成为我们自由活动的主要交通方式,其中香港地铁里的让座提示语最让人印象深刻。香港地铁里的是优先座请让座给有需要人士,相对应的是杭州的让座提示语是老弱幼孕残病专座。两个城市的让座提示语反映了两个城市治理思路的差异。

在香港,民众是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在具体情况下自己决定让不让、让给谁,把让座的选择权交给乘客自己来决定。在杭州的公交系统或者这座城市里,政府是吆喝的,已经规定好了让座的要求,老百姓是听吆喝的,即使一部分老百姓并不认同这个规则,也没有自主权,这也就是屡屡出现让座争议,甚至发生肢体冲突全武行的原因。

老弱幼孕残病专座这个提示语总不那么让人欣慰:试问这几类受让人是谁选出来的?这个让座顺序有没有问题,如果这五类人同时上来,该优先让给哪一类人?老人和小孩难道应该排在后三类前面吗?这几类人具体如何界定,比如多大年纪算老人、自己能乘坐地铁的小孩需要给他们让座吗?总之比较之下,香港的提示语更有效、更合理,因为主动让座的人更多,让民众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有了选择空间。

香港印象之八:法律规则越详细,文明程度越发达

香港法律有明文规定都会写明限制或者禁止。比如,香港政府明令规定在香港所有的公共场合,包括政府办公场所,大学的室内和室外校园和政府提供的居屋和公屋小区禁止吸烟,违者罚款,这是一项法律。凡是有明文法律规定的,除非法律给与私人业权的变通执行(比如,个人可以在自己拥有业权的房间内吸烟),否则,整个社会不管何人、何单位均不得制定与现行法律冲突的内部规定,也就是不能制定土政策。所有单位的内部规定如果与法律发生冲突,则必须服从法律安排。

例如,运输署对各种车辆搭载人数有明文法律规定。即便香港中文大学内部的校巴人数也由运输署监管。小巴虽然是盈利单位,但是也必须服从运输署的法律规定。这就是为什么上面写明限制乘客人数的原因。如果乘客发现小巴违反相应的规定私自多载客人,甚至可以直接报警,人人都可以来做监督工作。

这与公共交通工具上面写明请让座给有需要人士的情况不同。法律并没有规定公交工具上哪一个具体的位置是给何种人乘坐的,这是一种道德规劝,因此,使用字。通过这个话语表达的语境分析,我们可以鉴别一个社会的文明发达程度。法律规定越是详细,而且成为整个社会守法程度越高的社会,就是越文明的社会。
香港印象之九:京沪港的三个领子

首先,北京接地气的圆领文化。北京额老少爷们爱穿大裤衩和圆领T恤衫,北京人认为这种穿法有范儿,很大气,舒服自在,不会为了别人而委屈自己。

其次,上海流淌的假领文化。《马路天使》里的赵丹穿着雪白的衬衫,但脱开外衣一瞧,原来是个假领,衬衣前后有的是窟窿。今日的上海,可能缺少是灵气内涵,只空有矫揉造作的外表,实际腹内空空,表面看起来似乎很亮丽的假象。

最后,香港充盈着精致的白领文化。衣食住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看到香港人的精致到骨髓的精细、职业和敬业。就以香港访学这几天,接触的香港人和企业老师同学来说,每个人都非常敬业,工作时间很长,劳动强度应该远远大于国内,但他们诚实、勤奋和敬业,追求完美和积极进取的品德让我们深手触动,这也许正是香港人的生命底色。

香港印象之十:香港的优与忧,香港是否正在渐渐失去魅力?

香港繁华的今天非一夕之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可以这样总结香港的优:

·         位置优越,4-5小时航程圈,覆盖全球逾半数人口,亚洲商务最佳据点;

·         香港是著名的自由港,税负低廉,税制简单且透明,报税手续直接简易;

·         便利的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信息自由流通,公平有序。对内外交通发达,机场设施世界一流,中港基建接通全国,最先进的通讯网络,费用廉宜,天然港口是国际重要的货运枢纽;

·         充裕优秀人才非常配合企业国际化的发展,香港人工作投入、态度热诚,忠拼搏精神与讲求效率,拥有敏锐的市场触觉,香港大学学术氛围开放自由,跨文化背景使香港人才胜人一筹;

·         政府资助计划:大力支持工商业界建立及拓展业务, 各类培育计划, 资助企业购置设备和进行推广, 创新及科技基金(简称ITF)资助技术研发和创新。

·         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巩固,国际资金充裕,企业管治及监管水平高,是内地企业上市集资的最佳平台,同时为国际资金提供出路。

但是同样,最近香港也频频出现占中这样不和谐的声音,的确有需要忧的地方!最近的一项调研显示超过75%中国企业认为美国是最佳资金募集地,而曾经排名第一的香港滑落至第四,甚至排在中国大陆之后,一些原来把进入中国市场选择香港的企业也把目光和橄榄枝抛向上海或其他内陆城市。香港离岸资本中心光环实际上正在渐渐消退,魅力渐渐不如大陆。旅游业是香港经济四大支柱之一,随着自由行的开放,访港人数的频繁,香港的公共设施,地铁,公交,酒店等都开始面临挑战,前阶段出现香港尿童事件也引起了颇多的争议。对于香港而言,即使拥有强大实力,也不能坐享其成,还需要不断地投入与完善,包括兴建更多的旅游设施才能缓解目前旅游人数和购物消费双降的尴尬。

内地发展的迅速,很多商品的价格也开始具有成本和价格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人也表示香港购物的吸引力已经开始下降,加上旅游与购物陷阱频发,他们更倾向于欧洲或者日本购物去购买奢侈品,有些电子类和数码类生活类商品并不一定都比香港贵也可以在内地或其他国家购买。

随着上海自贸区推进和上海迪斯尼公园2015年落成,上海的地域辐射性和便利性具有极大的优势,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容小觑,内地人的购物和旅游和金融业务又有了新的不错,甚至更加便捷的选择。同时台湾正慢慢变得极具魅力,丰富多彩的台湾文化,风光旖旎的民风民俗有取代香港成为自由行的新宠的趋势。

因此,中西合璧的香港的魅力是否正在渐渐失去?值得我们每个人用心体会,用发展和可持续的眼光去探讨。

五天的香港访学之旅对所有学员来讲是辛苦的,但同时也是收获良多的,不管是学校、企业还是政府部门,同学们通过Action Learning,深层次、近距离、无障碍地感受到了国际大都会独特的思维与文化,感受到了香港教育和高等学府在招生,学士氛围和国际化视野的异同,看到了香港企业与人才的专注、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切身体会了香港政府的高效、廉洁、为民讲求实效的作风。另一方面也收获了更多的热情,友谊和朋友。

感谢浙江工商大学MBA学院组织的学习之旅,同样也希望更多的同学和校友加入进来,感受同的地域文化,企业魅力和管理经验,一起交流心得体会,扩展国际化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