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英雄何以炼成·师者系列|肖余春教授:怀敬畏之心 育栋梁之才

发布者:李婧发布时间:2024-05-15浏览次数:10


学不可无师,在每一位MBA学子成长的道路上,始终有优秀可爱的师者陪伴在侧。他们学识渊博、深谙商道,与最先进的科研领域保持共振,与纷繁复杂的企业实践保持同频;他们在三尺讲台上激荡青春、挥洒汗水,传授商业知识,也与学生畅谈人生理想与职业追求。


浙江工商大学MBA特别推出“数字英雄何以炼成·师者系列”,带大家走近这些数字时代商业英雄炼成道路上的“引路人”,听听他们讲述关于教学、学术、生活与理想的智慧与“绝招”。


本期嘉宾——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任课教师、博士生导师肖余春教授



余春,男,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比利时西弗兰德大学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获原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颁发的“孔子学院先进个人”荣誉奖章。浙江工商大学教学名师,浙江工商大学教学卓越奖一等奖获得者。先后获得过浙江工商大学MBA学院优秀论文指导教师、浙江工商大学MBA/MPM二十周年卓越教师奖等荣誉。现为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坚守教学科研一线工作40年,长期从事基于团队心理的组织行为和管理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培养各类研究生百余人,课堂受众数万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项、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组织行为学》1项、浙江省研究生优秀课程(思政)项目2项。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9部。

现在MBA教育中心教授《组织行为学》《项目团队管理》《项目导向型组织的领导力建设》等课程。


理实交融,启智润心


Q:您担任MBA任课教师多长时间?您保持教学热情的秘诀是什么?

肖余春教授:

2004年起在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担任MBA课程教学并指导学生论文的工作。20年的MBA教学实践中,青丝变白发,亲身经历了MBA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光辉历程,近距离感受一届又一届MBAMPM学子蜕变为商业精英的动人故事。MBA的教学经历成就了老师对学生的服务初心,20年的教学相长让老师和学生共收获。教学也成为了老师生活的一部分,深刻地融入了生命的血液。与同学们在课堂上激情飞扬的对话、在团队活动中郊野里疯狂的游戏、在企业中紧张的调研成为永远幸福的回忆……

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得益于对学生尊重和热爱的初心,现代MBA教育需要师生同频共振在知识海洋中遨游。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得益于教师世家、师范训练、商科文化的熏陶和融合实践。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得益于40年教学实践中不间断的反思与学习。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受益于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们探求真理的渴望眼神。保持对教学的热情,本质上是一种老师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


Q:您有哪些教学经验可以分享?您认为MBA授课与其他授课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肖余春教授:

MBA教学是国家全部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我完整经历了浙江工商大学自学考试、函授、三本、二本、一本、专硕、学硕、博士、国际生培养等全链条课程教学实践,深刻认识到MBA授课的独特性和挑战性。

首先,MBA授课的独特性和挑战性表现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第一需要。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学员带有强烈的问题解决意识,大学课堂天然地具有对知识进行抽象的特征。师生本质上是一种互补关系,老师不间断了解企业管理实际,理解学生需求成为授课成功的关键。

其次,MBA授课的独特性和挑战性表现在课堂教学的知识创造程度MBA授课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围绕实际问题开展研讨,对前人知识的质疑和批判是提出新想法和得到新发现的重要前提。仅仅传授课本知识已经远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

再次,MBA授课的独特性和挑战性表现在学生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水平MBA授课的初心是一个专家在导引学生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案的过程,绝不是老师自身仅仅提供课本的知识或答案灌输给学生的过程。所以,授课中是否能够激发学员深入思考、形成兴趣、有所共鸣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手段。


Q:您授课的风格和特点是怎样的?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肖余春教授:

长期的教学实践、较好的专业化能力和职业化素养帮助老师形成自身的授课风格。启发式教学在授课中和学生建立一种如鱼得水的互动关系。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元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在授课中设置学习目标、提出拟解决的问题、化繁为简、从易到难、设置情景,提问点拨、对比直观、情感共鸣、言语幽默、体验与研讨、案例与自述等都是启发式教学的动力源泉。积40余年之经验,只悟其中皮毛焉。深感教学事业之伟大、实为永无止尽也


紧贴时代脉搏,打造精品课程


Q:为了让课程与时俱进,您做了哪些优化和调整?

肖余春教授:

MBA课程设置最应与时俱进,皆因时代性和知识迭代性所需。以组织行为学的课堂教学课时数量设计为例,15年前为48课时(当时国际化运动要求下还开设过全英文课程),10年前为36课时,现在是18课时。课程优化和授课质量的持续提升成为老师最具挑战性的工作。

15年前,采用全英文教材,获益之处是得到了国际上最系统的组织行为学知识体系,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呈现,缺点是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全面掌握组织行为学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数以百计的理论模型详细的研究方法和过程。10年前,在当时互联网热的背景下编写出自己的教材,授课时突出中国情景因素,所有的案例来自中国企业。20年后的今天,结合数字化和AI时代的管理要求,每次授课优化一个主题、一个案例、一个实操,采用课堂讨论、课堂模拟、课堂体验的方式进行研究性专题授课。同时在雨课堂、学堂在线、浙江省研究生教育课程联盟等网站开放组织行为学线上课程,通过短视频、自主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要点。学生线下的有限课时可以掌握组织行为学核心知识点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线上的“无限”课时可以辅助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系统的组织行为学知识。科学知识博大精深,教学研究永远在路上


构筑关键能力体系,培育MBA明日领袖


Q:您认为MBA学生需要的能力是什么?您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肖余春教授:

在老师看来,领导力、合作力、技术力构成了MBA学生的关键能力体系。与老师长期积累形成的教育理念:知识、技能、良知相互统一。

MBA学生通过数年学习和研究,首先,要大量掌握真正的知识。真正的知识是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具有三个重要特点,一个是难以改变,一个是能够延伸,一个是可验证。很多授课的失败是我们在有限的学校课堂里面没有为学生解读真正的知识,对科学知识缺少敬畏之心,老师提供“真正的知识”极其有限。MBA学生掌握真正知识的过程也是形成领导力的过程,领导力是管理者的核心能力之一。、

其次,MBA学生的技能掌握是其能力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技能泛指有别于天赋,必须耗费时间经由学习、训练或工作经验,才能获得的能力。某种意义上学位论文也将技术涵盖在这种技能之内。在老师看来,MBA学生的技能应该包括很好的语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相应的专业技能。

最后,学生需要优秀的良知。有人说“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毒品”。良知才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好良知是优秀学生、卓越团队的动能加油站。良知是学生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MBA培养的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科学知识掌握在良知高尚的学生手中,它将会给团队与企业创造出无数的价值;相反,如果掌握在良知低下的学生手中,它将时刻有可能会成为组织与社会前进的羁绊。

学生获得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的过程也是MBA授课理念知识、技能、良知追求过程。授课的原则就是追求这种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


案例驱动教学,科研反哺课堂,实践促进成长


Q:作为MBA任课教师,您如何看待及处理教学、科研和企业实践这三者的关系?

肖余春教授:

在实际工作中,总是存在教学、科研和企业实践三者之间的矛盾。多数情况下顾此失彼,似乎教学效果好的老师没有好的科研成果,科研硕果累累的老师却站不住讲台。其实,对于老师来说,MBA教学、科研和企业实践是一种对立统一、知识积累的过程MBA教学中既要传承经典的理论和方法,也要掌握前沿的新知识、新经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得到的新发现、新案例则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应急管理中重大突发事件多团队协作机制研究》课题组在杭州市应急管理局和江干区应急管理局的支持下,对杭州市火车东站“专班团队管理”的调研过程为MBA课堂授课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案例分析过程中同学们联系自己企业中类似应急实践中多团队、多部门之间复杂的管理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MBA学员周燕清受此启发,对吉利集团余姚领克流水生产线工位员工流失现象进行了思考和整改,完成了优秀学位论文《X整车智能制造企业应急事件中多团队横向协作机制的研究》。其它同学提出的“紧急订单管理多部门协作”等研究项目也在推进中。事实证明,教学、科研和企业实践三者是MBA教师最具价值的工具和手段。潜心投入,长期积累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个性化指导,助力学子跨越论文难关


Q:您作为MBA论文导师,针对学生普遍关注和焦虑的论文问题,您有什么经验或建议可以给到他们?

肖余春教授:

担任MBA论文指导教师当然没有上述案例描述般容易。今天的大多数MBA学员年龄轻,工作经历时间短,专业基础薄弱,特别是工学矛盾突出,在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普遍出现焦虑情绪。老师的职责是尽其所能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凝练选题、聚焦文献、掌握方法,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态度端正,基础强,主动性好,老师就鼓励其对标高标准,自我加压,撰写高水平论文。有些学生基础差、工学矛盾突出,主动性差,老师就主动联系学生尝试给其“命题作文”,提供文献资料,以“达标”要求鼓励其完成写作。因某种原因实在无法达标,老师的遗憾也作为教训带到下一轮指导中吸取。老师的鼓励可以给学生带去信心,老师的主动作为能够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方法上具体指导,交往上平等相待,讨论时专心学术,闲暇时即为好友,师生双方终成正果


Q:在教学或论文指导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事让您印象深刻?

肖余春教授:

MBA教学和论文指导中,许多往事无法忘怀。忘不了和同学们一起团建活动时开怀追逐的场景,忘不了课堂上同学们尖锐提问的氛围,更忘不了疫情严重时怀着身孕挺着大肚子去现场调研的同学,也忘不了市公安局学员白天执勤晚上挑灯夜战的场景……。


寄语

肖余春教授: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